上海行业网 > IT > > 正文

岭南医学先驱之一鲍姑:她是第一个用针灸治病的女医生

2018-05-21 10:08:40 来源: 广州日报

岭南医学先驱之一鲍姑:她是第一个用针灸治病的女医生

岭南医学先驱之一鲍姑:她是第一个用针灸治病的女医生

岭南医学先驱之一鲍姑:她是第一个用针灸治病的女医生

三元宫里的鲍姑祠

说起鲍姑,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如果说到葛洪,粉丝就多多了。鲍姑正是葛洪的妻子。虽然我们需要用葛洪这个“大V”引出鲍姑,但并不影响我们认真地评价她在历史、特别是医学史上的贡献。按照现在已知的资料,她是中国第一个使用针灸疗法的女医生,并创造性地以广东本土罗浮山盛产的红脚艾进行灸治。在灿若星辰的古代杰出人物中,她的贡献很独特,也很重要。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结缘葛洪

成为岭南医学的先驱之一

古代的广东,由于普遍的开发相较中原地区来说晚一些,所以很多地方在长时间内,仍是清净优雅、隐士会聚之地。16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因擅长灸法而载入史册的女医生鲍姑,就生活在这里。

鲍姑是晋朝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这个鲍靓,史书上又记作鲍静,字玄。他对道家学说很有研究,知晓河图、洛书,是一位学通经史,很有修为的知识分子和官员。作为南海太守,他管辖的地区包括今天广东、广西的部分地区。自幼的耳濡目染,令鲍姑对道家的学说、理论也有了很深的兴趣,深入钻研。

鲍靓担任南海太守时,正好著名医药家、化学家葛洪云游到广东,采药,修行。鲍靓一见到他,就深为器重,于是决定将鲍姑许配给他。就这样,鲍姑与葛洪结为秦晋之好。

嫁给葛洪后,鲍姑成为他的得力助手,与他共同钻研医药之术。其中她在灸法方面成就最为突出。她自己没有留下冠名著作,但葛洪著作中的很多灸法急救术都和鲍姑的高明灸术有关。比如有人指出,葛洪花了许多心血编著,力求使之成为古代医疗普及手册的《肘后急救方》中,就吸收了她的部分学术思想和实践所得。书中有针灸医方101条,其中灸方就占到92条,并且较为详细全面地论述了灸法的治疗效果、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书中记载了用针灸治疗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神经、传染、精神科等共30余类、61种病症,灸法则涉及救治尸厥、心痛、霍乱、癫狂、卒中、毒蛇咬伤等急症。

她的灸法

不仅治病 还能美容

虽然根据史料记载,我国第一个使用针灸的女医生,就是鲍姑。但不少医家认为岭南医学史上更早的资料,很大可能是因为文字材料的缺失而令今人无从确知。比如,1985年10月,考古学者在广西武鸣县马头乡出土的古墓群中发现了两枚精致的马头青铜针,时间是西周时期。研究者认为它们是当时人们运用针刺疗法的产物。如这一看法正确的话,岭南针灸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

传统中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史有几千年。其中,灸治的历史非常悠久,且是一种很受重视的疗法。孟子曾言:“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就是说,要治疗持续了七八年的那些慢性病,需要选择生长了三年的艾来灸治。

鲍姑尤以治赘瘤与赘疣见长。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广州越秀山下漫山遍野生长的红脚艾,灸疗赘瘤、赘疣等疾病,治好无数患者。《羊城古钞》记载她“每赘疣,灸之一炷,当即愈,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

关于她的医术,有些流传下来的故事非常有意思。据说有一天她行医归来,看见一位年轻姑娘独自在河边落泪。鲍姑上前一问,方知她由于脸上长有不少黑褐色的赘瘤,被人鄙视,难以找到夫家。鲍姑当即用红脚艾搓成艾绒,用火点燃给她治疗,没多久姑娘就痊愈了。她千恩万谢而去。唐传奇《崔炜传》中也记载:鲍姑“升仙”后,一日番禺人陈某设奇珍异宝于庙中,鲍姑化为一乞食老妪,不慎打破人家酒瓮,无钱赔偿,正受到殴打,崔炜怜悯之,脱衣抵偿。有一天,在路上又遇崔炜,鲍姑说为感谢他,将赘灸之法传授给他。崔炜用这个方法,为一位老僧人治好了耳朵上的赘疣,又经老僧介绍,为一位家财万贯的富翁治好了病,获诊金十万钱。这个故事说明在当时,鲍姑和其医术已经被神化了。据学者杨顺益的考证,红脚艾就是中药刘寄奴,属菊科,艾属。现民间仍广泛使用,有的地方甚至作为保健药食用。

古人曾有诗曰:“越井岗头云作岭,枣花帘子隔嶙峋。我来乞取三年艾,一灼应回万古春”。这诗写的就是鲍姑和她的灸法。直到明清,还有人专程入山寻取鲍姑艾(红脚艾)。可见其疗效深入人心。

三元宫有遗迹

是后人对先贤的追念

鲍姑足迹遍布今南海、广州、惠阳、博罗等县市。近人曾时新考证鲍姑大约活了55岁,据文献记载她是患了急性病,猝然而死的。

鲍姑行医济世,加之医术精湛,时人称之为“鲍仙姑”。她去世后,人们特地在越秀山下的三元宫内,建造了鲍姑祠来纪念她。此外在葛洪、鲍姑长期活动的罗浮山冲虚古观内也有鲍仙姑殿,与葛洪一起受到供奉。清代诗人宋广业赞誉鲍姑:“伟哉勾漏令,骖乘挟仙配;频来琴瑟音,铮铮杂环佩。晚归采灵药,晨起餐沆瀣;行灸南海隅,仙踪混两阗。崔生有良缘,赠以越井艾。蜿蜒玉京子,应手得无害。”当中写的就是鲍姑一生的事迹,以及她的主要医学成就。

现在广州三元宫内仍保存有古石碑两块,其中一块是中医学教具,是鲍姑等的医术世代相传的实证,另一块是记述鲍姑医事活动和她用红脚艾(即鲍姑艾) 解除民众疾苦的事迹。宫内的鲍姑宝殿前,还有一口虬龙井,也被称为鲍姑井,相传当年治病,即是从这口井中取水。据《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三元宫历史大略记》碑文记载,“南海越秀山右有鲍姑井,犹存,其井名虬龙井,有赘艾(即红脚艾),藉井泉及红艾活人无算。”三元宫内还有题词:“就地取材红艾古井出奇方,妙手回春虬隐山房传医术。”据说原来在井旁还有一间古屋,是鲍姑得道的“仙迹”,不过现已不存。

但也有人指出此鲍姑井非彼鲍姑井。因为清代乾嘉年间广东顺德人仇巨川编纂的《羊城古钞》“鲍姑井”条云:“在越台西南”。这和现在的鲍姑井的位置似乎是有不同的。且仇巨川多次到访三元宫,也并未提及虬龙井和鲍姑井有什么关系。所以鲍姑曾经取水的那口井真实所在,或许仍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无论怎样,今人以“鲍姑井”称呼虬龙井,也是感念鲍姑治病救人的卓越贡献,是对一位杰出先贤的追念。

[责任编辑: HY002 ]

CopyRight©2003-2017 上海行业网(xhbmnews.com)版权所有 鲁ICP证01045454042号

 

上海行业网简介|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服务条款| 意见反馈

 

联系网站:xhbmnews@qq.com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19562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