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3点,把猪肉吃得更健康、更营养!
俗话说“百菜独有白菜好,诸肉唯有猪肉香”,自古以来,猪肉可以说是大多数家庭餐桌上的绝对C位,红烧肉、锅包肉、小炒肉、糖醋排骨、酱猪蹄……
【资料图】
可近年来,随着大家对健康程度的日益重视,猪肉因为“脂肪含量高”、“是红肉”等逐渐被人嫌弃,甚至有人说它是中国癌症、心血管病高发的“祸根”。
很多人看到这儿,可能心头一震:难道猪肉不能吃了吗?先别着急,小二带您一探究竟。
猪肉是癌症、心血管病
高发的“祸根”?没那么夸张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人每周畜禽肉推荐摄入量为300~500g,换算下来相当于每年15.6~26.1kg。
但2019年农业部发表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至少要吃掉6亿头猪,人均消费猪肉达到了32kg/年。
这么看来,我们猪肉确实吃得有点多了。而与此同时,癌症、心血管病的发生率都不断上升。但这就能说明猪肉是癌症、心血管病高发的“祸根”吗?
1
猪肉只是可能致癌,而非癌症“真凶”
猪肉属于红肉,其中含有的饱和脂肪酸、血色素等物质,会抑制胰岛素分泌,产生亚铁血色素,经人体反应消化后,产生促癌因子,增加罹患癌症的概率。
《国际医学杂志》的研究认为,每日食用超100g未加工的红肉,会导致中风和乳腺癌的风险增加11%,还会增加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癌症风险。
因此很多人觉得,猪肉是癌症的“祸根”。但事实上,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只是将红肉列为了2A类致癌物,即可能对人类致癌,但证据不充分。
何况癌症的诱发因素众多,比如:抽烟喝酒、病毒感染、熬夜、三餐不规律等等,不能单单归咎于猪肉。
比起猪肉本身,更应该警惕的是加工肉类、腌肉、烤肉等,前两者往往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进入体内可形成一级致癌物亚硝胺;后者可能含有大量的一级致癌物苯并芘,更容易诱发癌症。
2
猪肉是心血管病的“罪魁祸首”?
与鸡肉、鱼肉等白肉相比,猪肉尤其是肥肉的饱和脂肪含量较高,过多食用确实容易升高甘油三酯、血胆固醇水平,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香港大学对70项、总计600多万人的研究分析发现:无论是否经过加工,红肉消费均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每天多摄入100g未加工红肉与心血管风险增加11%有关;每天多摄入100g未加工红肉与冠心病风险增加17%有关。
但同样的道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与多方面的因素相关,比如:吸烟酗酒、肥胖、高盐高糖饮食等,不能只抓住猪肉不放,觉得心血管病就是猪肉吃多了导致的,否则猪肉也太冤枉了。
何况猪肉中还含有60%有助于保护心血管的不饱和脂肪酸,肥猪肉甚至在BBC评选的最具营养食物中排行第8,比海鲈鱼、三文鱼还靠前。
总的来说,适量吃猪肉是完全没问题的。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可以吃50~75g畜肉。
掌握这3点
能把猪肉吃得更健康、更营养
猪肉营养丰富,但怎么吃也很关键,选对部位、选对做法,可以让你把猪肉吃得更营养、更健康。
1
不同部位的猪肉,按需选择
①里脊肉
里脊肉几乎都是瘦肉,蛋白质含量高达20.2%,脂肪只有 7.9%,是猪牛羊身上肉质最嫩的部位。适合炒着吃、炸着吃、熘着吃。
②梅花肉
主要特点是瘦肉居多,但夹杂着一丝丝的脂肪,是猪前肩和前腿之间脖颈部位的肉。煎肉、烤肉、涮火锅都可以。
③五花肉
肥瘦相间,夹瘦夹精有5层甚至更多的比较好。五花肉是猪腹部的肉,蛋白质含量比里脊肉低,仅为7.7%,脂肪含量却高达35.3%,因此,减肥、高血脂人群得少吃。适合做红烧肉、回锅肉、东坡肉等菜。
④猪腿肉
前腿肉有肥有瘦,通常肉质较老,肉筋相对比较多,瘦肉较少且都是小块;后腿肉瘦肉都是大块,肉筋比较少。有名的咸烧白、梅菜扣肉等选用的就是猪腿肉。
【三步选出好猪肉】
①看色泽:
新鲜猪肉为淡红色或淡粉色,表皮肥肉部分呈有光泽的白色。
②压,有弹性、不粘手
新鲜的猪肉因其质地紧密而富有弹性,用手指按压凹陷会立刻复原。如果猪肉贮藏时间过长,其中的蛋白质、脂肪会逐渐分解,肌纤维被破坏,这将导致猪肉表面失去弹性。还有些人担心猪肉被注水,其弹性也会变差。
另外新鲜的猪肉外表应是微干或湿润的,其切面会有点潮湿,摸起来有油质感,但不粘手。
③闻一闻
腐败变质的猪肉,其表面和内部均会有腐臭味,而新鲜的猪肉应该带有肉类固有的鲜香气味。
2
找好“搭档”,不怕脂肪
①富含膳食纤维:魔芋、干松蘑、干冬菇、笋等。
膳食纤维能辅助抑制脂肪吸收,吸附脂肪并排出体外;还能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帮助控制食量。
②菌菇类:香菇、鸡腿菇等。
菌菇类含有菌固醇(植物甾醇的一种),能让胆固醇异化,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而菌类里的蛋白质不够完整,缺乏某些氨基酸,与肉炖在一起,不仅味道好,还能够起到氨基酸互补的效果。
3
选对做法,小火慢炖很不错
尽量少用煎、炸、烤的方式。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在200℃以上会产生杂环胺类致癌物;富含脂肪的食物在接近300℃时会产生大量苯并芘;含淀粉、糖和蛋白质的食物在120-180℃之间会产生较多丙烯酰胺,这些产物都有可能致癌。
《食品科学杂志》一项实验表明,猪肉经过长时间炖煮后,脂肪含量会减少30%~50%;在炖煮120分钟时,饱和脂肪酸下降最多,而不饱和脂肪酸有所增加。
另外,小火慢炖的烹饪温度相对较低,还有利于减少其中部分营养素的流失。
作者:饭小二
来源:CCTV回家吃饭
关键词:
相关内容
- 掌握这3点,把猪肉吃得更健康、更营养!
- 北京加强行业使用电动三轮车管理 将核发京C号段摩托车车牌
- 廉海平、张海文与北京科莱达建材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座谈交流
- 补角的三角函数关系_补角
- 怎么看ie浏览器的版本号_怎么看ie浏览器的版本
- 美媒:拜登的五大经济谎言露馅了
- 我亲哥回来了!小姆巴佩晒与哥哥一线队同框训练照:❤️❤️
- 国内商品期货夜盘开盘 低硫燃油跌超1%
- 华润啤酒首次披露白酒业务数据:上半年营收9.8亿 净利润0.71亿
- 收到工程款发票怎么做账 收到工程款发票会计分录
- 证监会:加大各类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 提高权益投资比例
- 朗润装饰20周年庆 暨成都生活理想型发布盛典来啦!
- 《绿茵信仰》8月18日直播特惠购 热卖福利不容错过
- 同春园、全聚德、丰泽园等20家餐饮品牌参与老字号美食文化之旅打卡活动
- 明日之后心动邀约时装获得方法攻略
- 湖南澧县:“活化利用”让长江史前文明遗址焕发新风采
- 华泰证券:航司旺季需求释放 第三季度盈利突破可期
- 暑期下半场文旅产业链持续火热 上市公司花样助消费
- 郧阳区城关镇红和村:村规民约“约”出村美民福
- 买醉什么意思